找到相关内容23583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一)

   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一)  第一个障碍:神经质的罪疚感   法师:你是不是对道德抱有敌意?精神分析该不会是有意鼓励人放弃道德约束,一心享受性本能的愉悦吧?   治疗师:这让我想起西方人...你可以看到一大堆苦行者,给予肉体各种酷刑伺候,可是内心却在绽放「这辈子终于可以把罪赎完」的微笑。   那么,佛教的业力论当初在印度兴起时,就是扮演一个改革者的角色。佛陀反对那种「神意宰制个人命运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246372.html
  • 毗尼研究方法举隅──个人研律经验谈

    毗尼研究方法举隅──个人研律经验谈   释昭慧  法光学坛 第三期  (1999出版)  页22~56 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发行  本文全文由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提供,特此致谢  ---------...”了。   但是过于自卑也是很矫情的!毕竟十余年来,笔者在律学一门,也有一些个人的论议与见地,而谬承师友赞许,读者(听众)厚爱。  页26  这些论议与见地之所以产生,自有个人在法与律方面的充实与体会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846652.html
  • 论刘勰理论创造人格形成的个人因素

    论刘勰理论创造人格形成的个人因素  □ 杨文虎 《江西社会科学》 2007年第04期   《文心雕龙》理论体系的产生原因,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佛教文化、本土思想、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探索,而忽略了对...重要影响的。   [关键词]刘勰;《文心雕龙》;理论体系;创造人格;个人因素   [中图分类号]I206.2   [文献标识码]A   [文章编号]1004-518X(2007)04-0065-010 ...

    杨文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1670063.html
  •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二)

   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二)  第二个障碍:文化活力衰竭的宗教团体   法师:不要用地狱来做恐吓手段,这点大家都同意,但是为什么要与传统的父母式道德观划清界线呢?   治疗师:我知道法师之所以排斥这一点,是因为东方社会把家长式道德观当作社会安定的基础。但是,西方人却认为在信仰发展的早期过程中,每个人都会因为情感转移的因素,而不想放弃婴儿期对父母权威的依附感,因此容易受到宗教教条主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14637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?

      赵朴初答:不是。阿弥陀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佛。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ābha的音译,意义是"无量的光明" 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08241064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龙树是怎样一个人

      赵朴初答:龙树(Nqgqrjuna)是公元二、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,原来是一个婆罗门学者,后来归依佛教,出家受戒,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受到大乘经典,由此智慧无碍。当时许多哲学家们都被他的雄辩所折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5281079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不是一个人吗?

      赵朴初答:不是。阿弥陀佛是另外一个世界上的佛。阿弥陀佛是梵语Amitābha的音译,意义是"无量的光明" 。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11/11082419309.html
  • 学习用善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26100.aspx
  • 不止你一个人信“阿弥陀佛”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28168.aspx
  • 无常, 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1623.aspx